主管单位: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主办单位:上海医药行业协会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6-1533

Shanghai yiyao​​

Shanghai medical&pharmaceutical journal

CN 31-1663/R
您的位置:

多方齐聚,共话产医融合实践与经验


—第三届产医融合论坛暨《上海医药》杂志学术年会、《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学术年会召开





9月26日,“2023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系列活动”之“第三届产医融合论坛暨《上海医药》杂志学术年会、《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学术年会”在上海隆重召开,旨在促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推动医疗及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上海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和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本次会议由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上海医药行业协会主办,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促进中心、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发展中心、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上海药品审评核查中心、上海市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协办,《上海医药》编辑部、《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编辑部共同承办。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新药创制专项技术副总师陈凯先,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上海医药》杂志顾问王龙兴,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一级巡视员、市保健局局长胡鸿毅,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生物医药产业处处长李甲,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张清等领导以及杂志编委专家、医药产业界同仁等约200人出席。



作为《上海医药》杂志总编,樊嘉院士指出,《上海医药》杂志身处上海,既有地域特色,又有医药行业的资源优势,既兼顾了“药”,又兼顾了“医”,既横向打通了“产学研用”各环节,又纵向兼顾了三级、二级和社区医院的医疗学科建设。“杂志将通过‘产医融合’平台的搭建和纵深推进,加深与政府、医院、高校、研究机构及企业之间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平台共建,打通政策链、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资金链和生态链,推动医院高水平创新成果转化,助力行业不断推出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高端产品,为上海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贡献力量。”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

 

《上海医药》杂志顾问王龙兴表示,上海拥有丰富的产业资源和临床资源,只有产医融合,才能将临床优势转化为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优势,让真正能够满足临床需求的医药产品尽快开发、落地,促进医药及医疗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学术期刊是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是促进理论创新和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期待杂志继续发挥学术引领优势,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促进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和人民健康水平提高。

《上海医药》杂志顾问王龙兴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一级巡视员、市保健局局长胡鸿毅认为,基于临床资源集聚优势,加快推动产医融合发展,加速创新研发和成果转化至关重要,需要紧抓研究型医院建设和发展机遇,搭建院企交流合作的桥梁,提升医院临床创新能力,形成研究型医院建设的“上海标准”,让更多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创新药械产品早日造福广大患者。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一级巡视员、市保健局局长胡鸿毅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生物医药产业处处长李甲介绍了上海为推进产医深度融合,抢占产业发展战略制高点出台的多项政策,以及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现状,提出希望能够融合多方力量,促进院企之间加深了解和沟通,推动医院、企业在生物医药产业的研发、转化、应用等领域开展更广泛更深入的合作,打通医学科技创新链条,推动上海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生物医药产业处处长李甲


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张清表示,生物医药产业是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柱,也是上海三大先导产业之一。上海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考察上海的重要讲话精神,着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监管环境,全力支持生物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努力推动上海医药健康产业创新高地建设。产医融合是推动上海打造生物医药世界级产业集群的重要环节,要进一步发挥医和产的双向推动作用,激发产业创新活力,为打造生物医药发展高地提供支撑。

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张清




如今,中国医药创新在研发管线和上市新药的数量指标上位居全球第二梯队,新型药物研究和产业发展正进入创新跨越新阶段,创新型biotech企业的研发增长较快,在细胞治疗、基因治疗、核酸药物、药物靶点创新方面崭露头角。

在以“高水平科研推动医药创新”为主题的报告中,陈凯先院士基于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和态势,深入分析了我国创新药物研发的瓶颈和短板,引出了关于原始创新的思考,详细介绍了人工智能驱动药物研发的全球进展以及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新药创制专项技术副总师陈凯先


陈凯先院士指出,我国原创新药、靶标数量仍落后于发达国家,基于已知靶标的模仿创新难以抢占市场先机,我国基础研究向产业化亟待加速,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加速新药研发流程、拓宽创新空间,未来生成式 AI结合自动化技术将有望实现药物分子的高效、精准合成与连续制造,构建包含自动化基因编辑、高通量筛查、类器官和免疫学实验室全自动化的综合自动化生物实验室,基于临床环节模拟和数字药物研发,探索更广义的新药设计。



临床需求是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的源动力,而高水平医院贯穿于生物医药创新研发、成果转化、产品应用的各环节,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作为首批“上海市产医融合创新基地”之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坚持科技创新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已形成注重临床需求问题导向、整合科技资源配置、创新人才教育培养、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的科创体系布局理念。

本次会议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钱菊英从顶层设计、平台支撑、管理体系、制度创新、合作攻关、科创生态等多维度详细介绍了中山医院科创体系的前瞻性布局,以及产医融合的创新实践与成果,包括我国首个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完全可降解”冠脉支架、显著缩短手术时间的心脏瓣膜夹合器、国际首个miRNAs肝癌检测试剂盒、首款国产自主研发的3.0磁共振项目等。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钱菊英


“去年11月,中山医院国家医学中心建设正式启动,新建的上海国际医学科创中心和青浦新城院区一期工程争取于2026年完成。瞄准世界前沿,聚焦重点领域,中山医院将建设国家医学中心作为核心目标,不断推动医学创新转化,为建设世界一流的创新型、智慧型的顶尖医学中心持续奋斗。”钱菊英表示。


会议主持人

上海医药行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夷征宇


上海市皮肤病医院院长李斌


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委员会应急管理办公室主任吴文辉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药剂科主任李晓宇


上海医药行业协会副秘书长肇晖


在本次会议上,“上海医药行业协会产医融合创新转化战略顾问/特邀专家”授证仪式隆重举行。为更好地指导、开展产医融合咨询服务工作,由行业专家推荐,经上海医药行业协会慎重遴选,形成了首批“上海医药行业协会产医融合创新转化战略顾问/特邀专家”。

“上海医药行业协会产医融合创新转化战略顾问”授证仪式

“上海医药行业协会产医融合创新转化特邀专家”授证仪式

由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上海医药行业协会联合发起,国内器官移植和药学领域30余位权威专家共同撰写的《中国肝、肾移植受者霉酚酸类药物应用专家共识》(2023版)在本次会议上重磅发布。该共识是国内首个针对霉酚酸类药物在肝、肾移植领域应用的系统性指导文件,围绕霉酚酸类药物在肝、肾移植受者中的应用、治疗药物监测、不同药物之间的选择和替换等方面提出了23条共识意见,将推动霉酚酸类的临床规范化应用。


《中国肝、肾移植受者霉酚酸类药物应用专家共识》(2023版)发布仪式


圆桌论坛环节,聚焦“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主题,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创新服务处副处长梁冰、上海药品审评核查中心主任陈桂良、上海市皮肤病医院院长李斌、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全球首席研发官张连山从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发挥创新平台牵引带动作用、推动科技成果交易、转化和应用、深化产研融合、加速完善成果转化服务链条、完善服务体系建设等多角度进行了精彩分享,圆桌论坛由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积宗主持。

圆桌论坛


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发展中心主任

李积宗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创新服务处副处长

梁冰


上海药品审评核查中心主任

陈桂良



上海市皮肤病医院院长

李斌


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全球首席研发官

张连山


在由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市心主任金春林主持的以“三医联动推动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圆桌论坛上,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药政处处长倪元峰、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生物医药产业处副处长朱镕、上海市医疗保障局医药服务处陈天池、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促进中心副主任唐军、迪哲医药副总经理吴清漪、中国药科大学国家药物政策与医药产业经济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邵蓉则围绕“完善多元支付机制支持创新药械发展,创新标准规范,分享高水平管理与创新实践,融合多方力量促进三医协同”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圆桌论坛


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市心主任

金春林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药政处处长

倪元峰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生物医药产业处副处长 朱镕



上海市医疗保障局医药服务处

陈天池

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促进中心副主任

唐军

迪哲医药副总经理

吴清漪


中国药科大学国家药物政策与医药产业经济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 邵蓉


最后,为了表彰和感谢编委及审稿专家们尽职尽责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杂志编辑部以2022—2023年期间的组稿数量、审稿数量以及主要参与编辑部研究交流项目等三个方面的工作统计为主要依据,共评选出47位编委和审稿专家获得2022—2023年度优秀编委和特邀审稿专家奖。


《上海医药》资深副总编蔡端宣读获奖专家名单



《上海医药》年度优秀编委及特邀审稿专家颁奖


《上海医药》杂志自1979年创刊以来,已有44年历史,为医药科技工作者发表研究成果、更新知识、开展学术交流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学术平台。近年来,杂志影响因子不断提升,办刊质量不断提升,已从一本刊物发展成为一个多维立体的医药知识服务平台,通过整合信息资源,打造了“学术研究-学术出版-学术传播-学术应用-学术转化”的学术出版生态圈,助力临床和产业协同发展。2022—2023年,《上海医药》杂志发挥学术引领优势,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知识服务。

点此查看2023年《上海医药工作回顾》